數千張古蹟照片及建築圖面/學術研究、教學參考、設計施工、旅遊導覽
[ IP授權版 ]
Database error: your query error
MySQL Error: 1030 (Got error 28 from storage engine)
《蘇州城盤門》 
‧所屬分類= 古蹟的類型分類 > 城垣和城樓

盤門位於蘇州城西南隅,據史載,周敬王六年(西元前514年)吳王命伍子胥築大城(闔閭城),辟城門八,此為其一,古稱蟠門。五代吳越天寶十二年(919年)用磚包砌此門。現存城門為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修築,甕城為元末張士誠增建。明清之際雖經多次修繕,現存檔門與平江府圖碑所繪方位、佈局、結構基本相似,總平面呈曲尺形,朝向東偏南10度。這是蘇州也是我國僅存的一座保存較完整的古水陸城門。

水門處於內壕通向運河的交接點上,由內、外兩重城門和水〓組成,縱深24.5米。外門作石拱券,金剛牆角豎立方石柱,上承拱券,前後分置閘門、木門各兩道。現尚存嵌於壁面中鑿成凹槽的條石,它上接拱頂槽孔,下延至水下,原為防禦水攻作上下升降的閘門,在水下改作可抽動的“斷砌式”木柵,以防敵人潛水而入;木門雖無存,但石門臼、門閂孔、木門額和其上半圓外框的木柵尚存。內門由三道石拱券串連構成(縱聯分節並列式),形成三組門洞,尺寸不一,前組寬6.7米、高9米,中組寬8.32米、高9.6米,後組寬9.3米、高9.7米、深6米。水〓位於前組與中組之間,呈長方形,寬15米,縱深4.6米。水〓左壁開有便門,內置石階可直通城門上面。在金剛牆臨水處向外加寬成為走道,疑是供啟閉城門者行走之用。

陸門亦為兩重,內周長約177米,牆高8.1米。內、外城牆之間有近正方形的城〓,民國時期將外門拆移在城〓左前部,使內、外二門錯開不在同一軸線上。外城門在甕城東北方,由三道並列石拱券構成,中置門閘和木門各一,現門閘、木門均失。內城門偏西南方向,正面磚砌門額上刻“盤門”二字。內城門洞也以三道磚拱券構成,前後分置閘口槽、石門臼、門閂孔和門額。門前拱頂上方開“品”字形孔,由此注水向下以防敵以火攻城。門洞平均寬3.9米,券高5.26米,縱深13米。城門內東側砌墁道以便登城,城牆上置女兒牆、雉堞、射孔,外加砌馬面。城上閘門孔口處豎絞關石。陸門上原有閘樓一座,20世紀40年代毀於日軍炮火,現已在原址重建。從城牆上可以看到城內外的水道系統和跨運河的單孔石拱吳門橋以及宋代遺構瑞光寺塔。

 存入<我的古蹟檔案夾>    查看<我的古蹟檔案夾>     列印     上一筆    下一筆

企劃編輯 / 建築情報雜誌社 系統規劃 / 中威技術顧問公司 >>版權聲明<<